春节假期期间,不少服务需求旺盛,一些职业也随之火了,引发关注。
据报道,过年这段时间,提供上门喂养等服务的宠物托管师需求火爆,有人预计8天可以挣1万元左右;古都西安越来越多的游客“穿汉服、逛古城”,各类演出、文旅活动扎堆儿,化妆师供不应求,有人过年一天可以收入500元到1000元;制作AI红包封面,似乎也成为了部分年轻人的“新副业”……
宠托师池女士接到的上门喂养订单。
不难看出,无论是被当作主业还是副业,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和格局似乎越来越多元了,并通过春节的窗口被集中展现。一些职业是近年来的新兴职业,比如宠物托管师,专业为宠物提供上门喂养、清洁、陪玩服务;有些更偏向传统职业,比如化妆师,但在汉服文旅体验项目的带动下,这一职业迸发了新活力,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。
关于职业的话题,总是备受关注。职业不仅代表着个人分工和身份,背后也折射出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的发展,同样是社会观念的映照。人们从职业的变迁中分析产业变化,或是洞察市场趋势,从中寻找机会,调整个人规划。
而职业的多元化,或者“新”“旧”职业的更替,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反映,也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推动。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成熟,必然带来分工的变化。比如,宠托师是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的职业。有行业机构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到4936亿元,同比增长25.2%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8114亿元。伴随而来的,还有宠物训练师、宠物营养师、宠物美容师。
可见,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,社会分工更加细化,催生了新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新岗位的产生和延展。当商业模式发展到一定水平,人们的需求得以高效满足,进而会激发他们更深层、隐性的需要。当现有的职业和岗位无法覆盖人们的需求,继而自然会将现有模式精细化或再发展,这个过程也会为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比如在有宠物寄养服务之前,养宠人士可能只能将宠物托给朋友照顾;而在宠物服务进一步完善后,不想将宠物寄养到陌生地方的人就可以选择更精细化的上门服务。需求和服务被满足,促成的交易也会促进宠物经济的发展。
也要意识到,一些服务仍是零碎、不成规模的。但只要是正当的市场需求,就应当被尊重。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行业,不也是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兴的吗?
行业的发展和细化拓宽了就业的方向和渠道,增加了就业机会,但同时也需要市场和时间来调控和验证。市场的微小变化或许就能让从业者的职业优势放大或减少。职业分化是多元的,也是不断变化的,这其中蕴藏着机会,也引领着未来。
之后何种职业会消失,哪些又会被争抢,是需要每个选择者不断考量的,也是未必能在短时间有答案的。而社会能做的,就是让每个从业者正向的梦想和选择,都能有更多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