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心理学领域,动物疗法其实远在狩猎时代就已被广泛运用。当一个人看到处于平和状态下的动物,就会近乎本能地感觉到自己也是安全的、有保障的,便会迅速从焦虑模式切换为舒缓模式。
去年中考,张女士的孩子考上了黄浦区某重点高中。原本全家都很高兴,但仅仅过了一个学期,就发现孩子从初中时的“鸡头”变成了如今的“凤尾”,巨大的落差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深深的焦虑。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,孩子更是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,整个寒假都被沉闷、抑郁的气氛所笼罩。张女士担心孩子的精神状态,便带着孩子一起来到“晓霆心理”寻求帮助。
走进这家心理机构,宛如步入一座“流浪猫岛”,这里收养了一群被遗弃的流浪猫,有布偶猫、金吉拉猫等品种。张女士的孩子非常喜欢萌宠,便邀请了其中一只猫咪陪同一起进入心理咨询室。咨询过程中,不论猫咪懒洋洋地躺着睡觉,还是在房间内自由活动,都给孩子带来了稳定的安全感。
“又能倾诉,又能撸猫,感觉心情畅快多了!”孩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“晓霆心理”创始人王晓霆告诉记者,这其实是一个因心理受挫而产生适应性不良状况的典型案例,其内核是:不允许(不原谅)自己失败和犯错。这种信念不是谁特意去教导的,而是社会化的产物。由于社会大众普遍具有慕强心态,一旦孩子成绩不够优秀,就会觉得自己是“无能者”,从而产生一种做错事的羞愧感。听了心理咨询师给予的指导,再加上萌宠的疗愈,孩子渐渐放下心结,试着与自己的情绪和解,张女士也表示以后会帮助孩子及时疏导、调节心理。
“越是简单的关系,越有力量。”王晓霆介绍说,因为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不会计较付出与获得,这种纯粹的单向的关系更能孕育出抚慰力量。
据了解,这群流浪猫刚被机构收养时,都带着各种疾病,如耳螨、眼疾、毛发脱落等,因此遭到原主人的嫌弃。在机构的精心治疗及照护下,如今都已恢复健康,并且放下对人类的戒备,变得温顺可爱。
“设立这座‘流浪猫岛’,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,人和动物是可以相互疗愈的,这对激发人们的生活乐趣、改善心境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。”王晓霆如是说。